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砥砺奋进勇担当 凝心聚力谱新篇——我区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产业结构向新向强,发展支撑持续增强,市场消费持续向好,民生福祉稳步推进……一份份稳健的“半年”答卷,见证了我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以“三个年”活动为统揽,紧扣区委、区政府“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和“十大行动、十项创建、十件实事”,合力攻坚、实干进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承压前行、稳中有进态势。上半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97.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7.39亿元,财政总收入1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04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和7.3%。

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成立“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和“五园两区”推进落实专班,出台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持续用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048户、增长76%,新培育“五上”企业73户。

在都市农业发展上,扎实推进沿315省道北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沿江蔬菜产业产供销一体化示范片区建设工作,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高标准完成5个农业重点项目投资1.49亿元,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新培育37个经营主体,成功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在城市工业转型上,积极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万目仪电等4个技改升级项目和新型智能建筑工业产业科创园项目建设,建成投产华彪5G智能电动车生产制造基地等5个新增产能项目;新认定5家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户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9.04亿元,为汉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上,建成投用百川电商直播等项目,加快建设汉文化慢生活休闲体验生活圈等项目,举办促消费活动22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8亿元、增长5.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68亿元、增长18.3%;全面启动天台山4A级和皇塘3A级景区创建工作,成功举办“汉风古韵·传奇夜”文旅消费季等系列文旅活动,实现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8%和11%,为汉台文旅再添活力。

聚力项目建设筑牢发展“压舱石”

重大项目建设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汉台区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汉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集聚强劲动能。上半年,全区6个省级、26个市级和160个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13亿元、67.36亿元、124.02亿元。

坚持精准定位谋项目,延链补链招项目。对标区本级202亿元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和15%固投增速目标,区级各项目责任部门、镇街坚持“五个季度抓项目”“四个一批”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三边三倒”工作法,完成了160个重点项目投资123.6亿元、占年计划61%,首获全市二季度重点项目观摩“红旗奖”。常态化推进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对接数字经济等方面重点企业及商协会100余家,签约项目6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9.24亿元、增长21.32%,为汉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招商引资落地保障环境,组建招商专组加强招商力量,并在全市率先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直通车”工作方案》;持续完善营商服务,建立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审批协同服务机制,最大限度整合服务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项目施工许可实现当天办结,报批时间节省85.7%,助力项目开工落地。

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品质

我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提质行动,加快擦亮城市颜值,深入推进重点镇建设工作,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为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我区扎实推进“4111+N”三年行动和棚改项目等改造工作,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截至目前,“4111+N”项目开工386个、开工率90.18%,完成投资76.15亿元;200个旧改小区主体改造基本完工;完成虎桥路、望江路路面及排水设施改造提升;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43亿元。深入实施市容环境提升,积极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好城市形象。全面摸排城市市政设施投放情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设置垃圾分类点位769个,投放分类垃圾桶3076个;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46处、泊位1789个、充电桩92处,西新街立体停车场正式投用,有效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

深入推进武乡镇、河东店镇、铺镇三镇重点镇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协同联动,引领全区乡镇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武乡镇、河东店镇、铺镇分别完成投资2.79亿元、2.35亿元、3.2亿元;从路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着手,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目前,“四好农村路”创建已通过省级验收,315省道汉台段西段基本建成。

打好生态保卫战共享绿水青山

我区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和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紧扣“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刚性目标,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涉气污染源”排查整治,严格落实“6个100%”+扬尘治理+“红黄绿牌”管理制,全力守护“汉中蓝”。截至9月4日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02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汉江、褒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等污染治理工作,推动全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常态化推动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全力保障汉台土壤生态环境安全,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上半年全区未发生土壤污染造成的农产品安全事件,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持续开展“林(山)长制绩效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全省秦岭委联席会议在汉台成功召开;全面落实常态化执法检查及“回头看”,整改销号督察反馈问题6个,打赢青山保卫战。

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

我区扎牢民生社会保障网,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事业,稳步推进全区文体事业发展,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

聚焦民生福祉,稳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今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5407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7.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发放临时救助、优抚等各类救助补助资金658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参保19.25万人,参保率99%以上。

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项,奋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7%;高考上线率实现15连增;成功创建汉台中学省级示范高中,一职中专顺利通过“双达标”省级复核验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纵深推进健康汉台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创“三甲”步伐,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今年以来,全区建成投用4座城市书房和8个全民健身场地,《非遗赋能·舞兴龙江》获得陕西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二等奖,汉台籍运动员张一帆获得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锦标赛冠军。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区将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果敢担当,继续保持“苟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和劲头,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不断续写城市发展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