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从“晒谷看天”到“烘干不愁”!汉台“新农人”走红→

    在宗营镇韩塘村,满载湿稻谷的运输车陆续驶入厂区,这个占地十余亩的现代化烘干基地正是王超多年来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以前稻谷收割后只能靠天晒干,不仅效率低,一旦遇到连阴雨,稻谷还容易发霉变质,造成不小的损失。如今我自己承包了800亩水稻田,一方面满足自用烘干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周边乡亲提供社会化服务,让大家都能安心收粮。”谈起创办烘干基地的初衷,王超这样对记者说。

    2020年,王超创办陕西逐星羿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建成了拥有3条现代化烘干生产线、日处理量达45吨的标准化烘干基地。创业初期,他既当管理者又做技术员,白天奔波市场联系农户,晚上钻研设备操作规程。为推广机械化烘干的优势,他曾开着拖拉机免费为困难农户运送稻谷,并承诺“烘干效果不满意,绝不收费”。

    “目前我们的三台烘干机已连续运转192个小时,几乎一刻未停。”王超介绍,为了缓解秋收烘干难题,基地实行“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烘干机配备了先进的水分检测仪,可自动监测谷物含水率。只需提前设定干燥温度、作业时长和目标水分值,设备便能全自动完成整个流程。经过多级筛分处理,稻谷中的灰尘、杂质和虫卵被彻底清除,最终达到理想干燥状态。
    “王老板真是咱们的贴心人!”正在排队等候烘干的种粮大户李师傅感慨道,“去年我家200亩稻谷碰上连阴雨,多亏他连夜加班帮忙烘干,每斤收费才一毛多。”

    站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王超望着金灿灿的稻谷在输送机上缓缓流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明年我计划新增一条烘干生产线,让乡亲们的粮食卖得更值钱。只要大家能丰产又丰收,我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
    如今,王超的烘干基地已成为当地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服务范围覆盖周边多个镇街。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从一台设备到完整基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烘干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既提升了粮食品质,也为经营者带来多方面效益。目前,汉台区已有19家经营主体共配备32台烘干机,批次烘干能力达到45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