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家长、同学们:
今天是7月25日,也是“世界预防溺水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全球对溺水问题的重视,提醒大家关注溺水带来的伤害,共同守护生命安全。2021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将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到今年(2025年),是第5个世界预防溺水日。
溺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夏季,更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以下是关于防溺水的重点内容,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认真了解:
一、认清危险区域,坚决远离
很多溺水事故发生在看似“安全”的地方,要让孩子清楚这些危险区域并坚决避开:野外的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水渠、深沟等,水底情况复杂(有淤泥、暗礁、水草缠绕等),水温变化大,极易发生意外。工地积水坑、废弃水井、下水道口等,这些地方隐蔽性强,周围无防护,不慎落入后果严重。即使是小区景观池、喷泉池,也可能因湿滑或水深超出预期导致溺水,不可掉以轻心。
二、牢记“六不”原则,筑牢安全防线
“六不”是防溺水的基础准则,必须让孩子熟记于心:
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掌握“两会”技能,增强自救能力
除了远离危险,还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的自救和求助方法:会基本的自救方法:如果不慎落水,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挣扎,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露出水面,大声呼救;若周围有漂浮物(如木板、塑料瓶等),尽力抓住,等待救援。会正确的求助方式:发现他人溺水,不盲目下水,应立即大声呼喊成年人帮忙,同时寻找附近的救生工具(如救生圈、长竹竿、绳子等)抛给溺水者,也可以拨打110、120报警电话(需说清地点和情况)。
四、家长须知“四知道”,履行监护责任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做到“四知道”,时刻绷紧安全弦:1.知道孩子去向;2.知道孩子同伴;3.知道孩子活动内容;4.知道孩子返家时间。 尤其在周末、假期,要尽量避免孩子独自外出,前往水边时必须全程陪同,不能分心看手机或与人闲聊。
五、这些误区要避开,别让大意酿悲剧
游泳圈一定安全吗?不一定。充气式游泳圈属于玩具,不是专业救生设备,容易破损漏气,一旦在水中发生意外,很难起到保护作用。正规的救生圈有严格的安全标准,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不能依赖游泳圈独自玩水。
不下水就不会溺水吗?不是。即使在岸边,也可能因脚下湿滑、追逐打闹不慎跌入水中;在水边钓鱼、玩耍时,若重心不稳也可能落水。因此,靠近水边时必须格外小心,不奔跑、不推搡。
为什么手拉手救人死亡率高?溺水者在慌乱中力量极大,会紧紧抓住身边的物体不放。手拉手救人时,前面的人很容易被溺水者拖拽入水,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多人落水,反而增加伤亡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借助工具救援或呼救,而非徒手拉手。
生命只有一次,预防溺水容不得半点侥幸。希望家长们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孩子们牢记安全知识,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平安暑假。
最后,祝愿所有家庭平安顺遂,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