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台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采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台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采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汉台儿女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古城汉台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汉台区奋力追赶超越,朝着高质量建设陕西强区的方向大步迈进。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区域实力大幅提升

汉台区创业孵化基地
工业总量显著增加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以来,汉台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2012年至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连续进位,2017年居全省29个区第12位。 
  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56.3亿元增加到322.54亿元,年均增长12.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1462.52亿元;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8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62元。 
  近年来,汉台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抓和部门负责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以来,累计实施项目301个,建成208个,完成投资970.73亿元,有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十二五”以来,汉台先后建成省级首批创新区和省级高新区,专利授权量达到15.15件/万人,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97.24万元/万人,建成省市级创新平台6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7.13%,公众基本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时,汉台严把项目节能关,对968个项目进行节能审查,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大、耗能高、环境污染重的项目落户汉台,2012年以来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1.33%。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万邦时代广场

  近年来,汉台区坚持“市区一体,市区共建”的理念,按照“东扩做强、西进做大、南移做精、北优做特”的城市发展方向,倾力把汉台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50年代末,汉台城市人口仅有8.6万人,建成区面积5.04平方公里,百姓居住条件较差,房屋多为砖木、土木结构和部分草房;公共建筑较少,百货商店、影剧院集中在市区的东大街、北大街、学校大多位于中学巷;市政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城市道路仅有7.2公里,且道路狭窄,以“丁”字型居多,且道路多为石子路面,人车不分行,交通混杂。 
  70年来,汉台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建成了天汉大道、南北团结街、梁州路、滨江路等城市主次干道,道路总长208公里,是解放初期的28倍,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 
  城市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后建成江南、江北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城市公厕由原来的几乎没有增加到127座。天然气管网进区入户。各类市场遍布城市,大小超市随处可见,城市商业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新建9公里长的东排洪渠,改造了燕子河、西排洪渠、北排洪渠等城市排洪设施,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公园广场由原来的基本没有增加到现在的15个,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157公顷,绿化覆盖率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平方米。以一江两岸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建设正有序推进,建成了25公里沿江景观大道、大型音乐喷泉和翻板闸,形成了近4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和近1000亩的汉江湿地,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商贸流通日益繁荣市场业态百花齐放

亿丰国际商贸城

褒河蜜橘


  得益于改革开放,汉台区商贸流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全区零售商业网点遍布城乡,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主要街区商业综合体鳞次栉比,商贸流通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汉台倾力打造以天汉大道为中心的大商圈,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服务业聚集效应显现,形成了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中小网点和集贸市场所组成的健全市场体系。2012年全区批发零售网点10216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7亿元。2018年全区批发零售网点21270个,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84.8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汽车消费成为最大热点,也是增长较快的行业。2012年全区汽车保有量2.8万辆,2018年达到12万辆。 
  外向型经济长足发展,2012年全区外贸进出口企业仅20余家,年进出口1.2亿美元,2018年外贸企业增长到70余家,进出口额3.2亿元,年均增长27%。2012年全区引资建设项目4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33亿元,2018年,全区招商建设项目44个,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2.89亿元,2012-2018年累计引进资金637.1亿元。 
  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新型业态,2000年后在汉台起步发展,2018年全区已拥有电商企业60多家,涌现出了奥翔科技、云商工场等一批领军企业;物流快递应运发展。2018年全区已有电商物流快递企业20余家,完成快递交易量99.1万单,6.2亿元。 
 

  水体管护扎实有力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善国者必先治水、水利兴则国兴。70年来,汉台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显著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为汉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70以来,汉台区水利项目投资及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先后新建维修水库41座,恢复库容500万m3,总灌溉面积51.95万亩。衬砌各类渠道1100余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3210余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连前累计可达7万余亩,受益群众达6.53万人;新建供水工程305处,全区农村6.9万户2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汉江、褒河综合整治防洪工程扎实,汉江汉台段21.75公里堤防已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全面提升了汉江干流的防洪能力,形成了完整的汉江干流防洪体系 
  汉台创新机制护水长清,提出了“河长制走在全市前列,打造汉台模式”的战略主线,全区设区镇村三级河长123名、湖长158名,8条主要河流“一河一策”全部形成。强力推进汉江平川段禁采工作,开展河道乱象整治、清四乱专项行动,关停河道内砂石场19处,封堵下河道路20条,恢复滩面6000㎡,汉江干流非法采砂现象得到全面遏制。 
  水利助推脱贫,兴水阻断穷根。脱贫攻坚工作中,汉台区通过持续开展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建设各类供水工程305处,解决了6.9万余户24.7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70余户1.3万余人,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和生活质量。 
 

  教体改革逐年深化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营养餐工程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汉台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区教体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汉台区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省双高双普合格区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5.45亿元,新建了汉台二中、思源实验学校、西关幼儿园等,先后实施了484个农村校舍、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运动操场等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消除了土操场和危房;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全区学前一年幼儿毛入园率100%,2017年底分别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区评估认定。 
  深入推进学校布点调整,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数量从4所增加至32所,实现了镇(办)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加大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初中5所,组建九年制学校6所,保留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19个,中小学从145所调整至86所。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4所,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学、民办专业技能培训学校、民办和企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遍布城乡,共同构建起汉台教育网络体系。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助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汉台区组建了青年路小学—伞铺街小学、北关小学—青龙观小学以及实验小学—南关小学三个大学区试点校,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9%以上;2019年全区高考,一本上线1357人,二本上线3190人,其中一本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加267人,净增率24.5%,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高考“十一连增”。 
  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建立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教师鼓励激励机制。全区先后培养“特级教师”11名、“汉中名师”32名、“汉台名师”258名,形成了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的骨干梯级队伍。年均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共培训中小学校(园)长480余人次。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68%、99.35%、98.27%。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标准化体育运动中心1个,农民健身工程覆盖全区140个村,覆盖率100%以上;建成个乡镇健身中心、3个移民安置点全民健身工程;建成农民健身广场28个,城乡固定晨晚练点130个。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向省、市选送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市级年度赛事、综合性运动会中名次保持全市前列。
 

  就业创业持续扩大城乡养老保障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2012年以来,汉台区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围绕稳增长、惠民生、强素质、防风险,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全区就业创业、城乡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 
  汉台区突出产业园区、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残疾人、进城落户等服务对象,成立汉台区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团,打造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品牌,实现全区13.96万人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20%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次、创经济收入近116亿元;同时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创建区级孵化基地11个、就业示范镇11个、就业示范基地24个,带动就业1.6万人;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395场,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以上。2015年,汉台区人力资源市场被中国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汉台区不断加大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力度,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了整合,投资1830万元,建成了汉台区中心敬老院,铺镇等三个区域性敬老院。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东方老年公寓、白天鹅老年公寓等6所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建成养老床位880张,入住老人500余人。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10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60所农村互助幸福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性养老服务需求。 
  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缴费补贴有所提高,养老待遇逐步提高。经办服务逐步实现“五个不出村”,全区受益群众约2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稳步推进职业年金征缴,顺利实现“中人”养老待遇重新核定,实现通过网厅系统发放。
 

  社会救助体系完备基层治理推陈出新


  2012年以来,汉台区深化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区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大力加强民政基础工作,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有力服务了汉台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汉台区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012年以来,全区兑付城乡低保金4.94亿余元,惠及7263户13791人城乡困难家庭。严格执行低保入户核查和低保公示制度,并利用大数据,对低保家庭进行信息比对,用现代科学的手段,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有效杜绝了错保漏保,保证了城乡低保的公开、公正;积极开展困难群众救助,为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居民和特殊群体2.2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660万元,为6.7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05亿元,为6427人次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5000余万元。 
  探索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汉台区投资5100万元建成15000平方米的汉台区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不断提升智慧社区服务能力。积极争取整合资金4200余万元,为75个村、社区解决了城乡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问题,实现了村、社区活动场所清零达标。 
  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和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依法登记管理社会组织,加强对123个社会组织、119个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活动、资金和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推进社会团体法人诚信自律建设;扎实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为1409名农村留守儿童,1307名困境儿童建立了信息台账,在全市率先建成6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46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