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汉台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台区“十三五”交通运输事业成效显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公路是交通运输服务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广泛的基础设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自“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开启脱贫攻坚战以来,汉台区交通运输系统始终秉持“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汉台区交通运输事业获得历史性


农村“出行难”成为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交通运输工作时多次强调“‘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两通”目标,既是交通脱贫攻坚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也是全体交通人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五年来,汉台区交通运输系统积极践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体化、“四好农村路”“全域旅游”理念,完成投资约1.5亿元,相继建成沥黄路、花旅路、新韩路、花马路、汉江北岸堤顶路、河老路等县乡公路约62公里,不断打通区域“大动脉”;总投资1.22亿元,谋划并实施了196个交通脱贫项目190余公里,建成通村(组)水泥路建设156条156公里,实施“油返砂”整治4条7.6公里、修复水毁病害路段20余条,持续优化乡村“微循环”。开工建设G244和S315汉台段,总投资约11.58亿元,建设里程31.86公里,首创“‘以地补路’抓融资,资源换资金”建设理念,主要控制点现均已全面打通,实现跨越式推进。截至当前,汉台区公路总里程已达1308.54公里,同比2015年增加331.90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35.30公里。“十三五”综合规划实现圆满收官,“六纵六横”路网骨架初步形成,“干支相连、阡陌纵横、通村达组、惠民便民”公路路网更加通畅便捷,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更加凸显。10个镇(办)147个行政村包含50个贫困村均已全面实现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7条农村客运线路全面完成公交化改造,“城区为圆心,镇办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陕南最大公路交通枢纽网络已彻底形成,50余万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坐公交”的伟大梦想已完全实现。


  带动脱贫致富效应凸显

道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到了油菜花海、林场门口、蜜橘园内、莲藕田间,也修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一批批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有效盘活了北部浅山丘陵农村地区的资源,尤其为汉王、武乡、河东店等沿线镇办数十万老乡们铺就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实现了就近创业就业,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五年来,围绕“道路通到哪里,产业和旅游就发展到哪里”理念,汉台区相继建成花旅路、花马路、汉江北岸堤顶路等产业路、旅游路110余公里,现已形成5万亩北部浅山褒河蜜橘、中部丘陵1.2万亩高端猕猴桃、南部沿江2.5万亩设施蔬菜和14万亩优质粮油和稻渔连作的“3+X”特色产业带,举全区之力重点打造了远近闻名的河东店花果山片区“慢行交通+休闲观光+采摘文化”交旅融合示范景区,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308元增长到2019年的11493元。在交通行业的强力引领和耕耘支持下,陕果、汉农、阳辉、宜辉、前锋等新型现代农业基地茁壮成长,“褒河蜜桔”“汉洁茭白”“皇塘鲜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欣欣向荣,北部浅山丘陵地区相对弱化的区位条件逐步转化为了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终于实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交通路网是基础和关键之一。汉台区着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四个示范工程”(示范区、示范镇、示范村、示范路创建),强化交通与产业开发、旅游观光、生态环保有机融合,伴随着汉台区GPS智能监控平台和城乡公交保养场项目、申通物流及汉达运输等第二批城乡客货运一体化项目相继建成,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持续完善,进一步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地区纵深覆盖,城乡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客货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以筹备中国最美油菜花节为契机,在资金极度匮乏的背景下,汉台区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从绿化、美化、标线标牌维护、路面病害处置、乱堆乱放整治、“白改黑”等方面入手,打造出了梁徐路、褒文路、武石路、铺汉路等多条精品观花线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由交通部门牵头建成了2个农村公路停车区,超额优质地完成油菜花节交通保障任务。以点带面,点线开花,汉台区路域环境呈现翻天覆地式提升,农村公路现已成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重要名片,相继打造出了褒国古城、武乡古镇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实现落地生根。